1.零至八周龄育雏阶段
供温保暖、消毒以及对雏舍的冲刷、清扫等工作必须在进雏前做好,并备好常用用具、药物及饲料。前三天光照时间较长,大概为二十三至二十四小时,第四至七天便可降至十八小时,第二周龄至有雏结束为十二小时即可。光照强度也许注意,应先强后弱,一周龄雏鸡可用六十瓦灯泡,大约每平方米一只灯泡,一周后便需更换,更换为四十瓦,灯泡距离鸡床(或地面)的距离也需要控制,一般两米至二点二米为适宜。由于雏鸡各方面机能比较脆弱,所以对饲料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应提供口感好、易消化吸收、原料好的全价配合饲料。雏鸡进舍后忌先给料,应该先给水,间隔两到三个小时后再给料。温度也是不可忽视的,一般要求一周龄内舍温昼夜保持在三十五摄氏度左右,然后以周为单位慢慢下降,直至二十二到二十四摄氏度并维持恒定。一般在七至九日龄内让雏鸡断喙,但需要注意的是先将倍量的维生素K和C添加在在断喙前三天和当日饮水或饲料中,使雏鸡慢慢适应。
2.九至二十周龄育成期
育成前期(九到十二周龄),要求日粮粗蛋白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六,代谢绝能不低于11.5 MJ/kg;要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实时分群,一般为每平方米十二到十五只,育成后期每平方米八到十只。对于鸡体内的驱虫工作,一般在育成后期(十三到十八周龄),也就是十七周龄内上笼钱进行,然后根据平均每只重量、后备蛋鸡的数量来确定用药剂量;为减少因性早熟而影响产蛋性能的情况,一般会采取限量提供饲料的方法对其采食量进行控制,且光照时间必须不能超过十个小时。产前过渡期(十九到二十周龄)需将育成阶段百分之零点九左右的低钙水平提高,大约提高至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二点五。过渡期后备蛋鸡鸡舍的环境的卫生和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特别注意,饮水中要注意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等抗应激类药物,降低应激的可能性,而且不止要化学降低,还要注重物理降低,比如工作人员的动作一定要轻,使用器具不要任意更换等。
3.产蛋阶段
3.1 产蛋阶段营养及供给
产蛋前期(二十七至四十二周龄)产蛋鸡抵抗力较弱,比较敏感,应密集饲养,增强鸡的安全感,断水是产蛋期的大忌,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引起鸡应激反应的事,如不要轻易改变衣饰及器具,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要小心移动,杜绝非专业人员及参观者入舍等。开产后每天的开关灯时间要固定,不能随意更改;随着产蛋率的提高,光照的时间也要随之变化,即逐渐延长,直至产量顶峰(二十七至二十八周龄)恒定在十六小时左右。蛋鸡产蛋的环境要调节适宜,主要包括饲料质量、鸡舍空气的新鲜、光照时间与亮度、通风时间、相对空气湿度(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五)、舍内温度(十三到二十三摄氏度)等各种物理因素。从产蛋率达百分之五(二十一周龄)时即要满足其营养需要,代谢能11.7 MJ/kg以上,日粮粗蛋白百分之十八左右,钙百分之三点四左右,有效磷不低于百分之零点四。产蛋中期(四十三到六十周龄),适量补充维生素,适当降低粗蛋白的能量水,加强对舍内环境卫生的监管和治理,营造一个温度适宜、具有良好通风环境、干净、安静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产蛋后期(六十一到七十二周龄),鸡体生理机能会普遍老化,此时群体产蛋率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对钙等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也相对有所下降,便需要在管理上随时刷除低产鸡,降低生产成本,此时可将光照时间延长零点五到一小时。
3.2 产蛋阶段日常卫生管理与免疫接种
产蛋阶段鸡舍的卫生条件必须保证好,例如每天擦拭灯具,对于报废灯具随时更换,减少不必要的污染。每天必须对饮水设备进行消毒冲洗,每七天将料桶用消毒用品清洗一次。产蛋阶段每天都要对清洗料桶,育雏、育成阶段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七天进行二至三次,并勤消毒、勤清扫,以确保鸡舍内外的卫生。健全和完善卫生防疫制度,责任到个人,严格执行。兔疫接种是预防烈性传染病发生的有效的手段,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进鸡以前就应制定出完善的符合当地鸡发病规律和特点的免疫流程,按时接种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