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国规模化肉鸡场日益增多,养殖设备逐步的接近现代化,管理技术也逐年在进步,反而流行的疾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的肉鸡养殖小区疫情非常严重,发病后越来越难治疗,养殖成本越来越高,更为严重者很多鸡场都是提前出栏,而出栏的成活率都是非常不理想,有的二三十天就不得不出栏了。就针对这一养殖现状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今食品安全形势需要家禽养殖疾病防控用药执行严厉的休药期,同时意味着家禽疾病的预防用药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发病后的治疗也要改变使用的药物方向。在新形势下就如何健康有续的将养殖事业发展下去,如何做到力争不发病或者少发病,即使发病后也能做到可防可控,值得每一位畜牧相关人士的思考。
为什么我们的家禽得病如此严重?为什么混合感染越来越多?为什么同样一种病5年前很容易控制,而如今却束手无策?为什么…… 我们不得不深思,就本人个人经验分析如下:
1.缺乏保护环境意识
当你走在养殖密集区的小路上,你就便随意可见到处都有死鸡、废弃的疫苗瓶体、接种疫苗使用的器具以及粪便随意堆放等现象。即使土埋处理但是深度也达不到无害化标准,饲养人员随意乱窜鸡舍,免疫人员到处乱走,衣服和鞋子既不更换也不消毒。养殖户没有正确的保护环境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实际上最终是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吃,害人害己。
2.利用机械化管理的操作规程不熟悉
目前标准化鸡舍的建设越来越多,已占据了肉鸡养殖的重要角色,但是整体效益不够理想,长期的零星死亡,在疾病高发期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控制难度同样很大,用药效果不理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技术和饲养人员对养殖设备的使用技术上还处于落后状态,不够熟练,还未掌握一套完善的使用方法。因此技术和饲养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摸索出一套合理完善的饲养管理技术。
3.保健意识淡薄
绝大多数的养殖者缺乏正确的保健意识,往往是自作主张“使用”一些不合理的保健产品,比如说多种维生素在使用过程中随意加大剂量,不但降低了吸收利用率,反而加重机体代谢负担。再者在肾脏保健的中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通常使用小苏打作为通肾药物,实际上不但没有起到护肾作用,反而降低了肠粘膜而通透性(全身60-75%的淋巴组织存在于肠道内),加强了肠道中水分中的排泄,只是改善了肾脏内的PH值,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
再比如对肝脏的保健,目前大多是“亡羊补牢”的做法,正常情况下几乎无人会重视这一保健。肝乃解毒、排毒器官,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都经血液循环带到肝脏“过滤”,所以每使用一次药物都对肝脏是一种负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保肝利胆的意识,增强畜禽保健意识。
综合以上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养殖业造成的危害广泛存在,比如说鸡群生长整齐度差;易得病,用药效果不理想,药费越来越高;生长迟滞,料肉比逐年增高;疫苗免疫效果差,保护率低;长期有零星死亡;……
在家禽疾病防控方面,作为兽药企业的我们努力要做到的是:力争不发病和少发病,即使发病要做到可防可控,成为我们畜牧人共同的奋斗目标。要达到此种目的,从外因上,要为家禽提供均衡的营养,科学的养殖环境,及时根除或削弱致病因素;从内因上,提高家禽免疫力和抗病力,保健则是主要以提高家禽免疫力和抗病力为手段,达到力争少发病或不发病,即使发病,鉴于家禽本身有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达到可防可控的目的。
(中国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