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鸡群谨防三种病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8/8 阅读:872 次
 

    传染性腺胃炎

  近几年来,每到秋季,肉鸡腺胃炎就开始大面积发生和流行,给肉鸡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本病不但影响肉鸡的消化吸收和生长,还直接导致鸡群整齐度差,影响养殖效益。

  1、发病情况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品种和日龄的蛋鸡和肉鸡,以雏鸡和青年鸡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秋冬季多见而且严重;虽呈散发,但流行广、传播快;临床上以腺胃肿大如乒乓球,腺胃粘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

  发病初期,肉鸡缩头垂尾,打盹,无精神,嗜睡,羽毛蓬乱;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张口呼吸、有罗音,有的甩头欲甩出鼻腔和口中的粘液,大群内可听见呼噜声;流眼泪、眼水肿;发病中后期,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精神沉郁,畏寒,闭眼呆立,给予惊吓刺激后迅速躲开;采食和饮水急剧减少,个别病鸡眼结膜浑浊不清,有的出现失明而影响采食。

  病鸡饲料转化率降低,排出白色、白绿色、黄绿色稀粪,呈鱼肠子样或烂胡萝卜样,少数病鸡排出绿色粪便,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和粘液,沾污肛门周围羽毛。鸡群皮肤、面部苍白,整齐度差;缩头垂尾,羽毛不整。消化道贫血,腺胃肿大,肌胃角质层增厚、糜烂,胸腺萎缩、褪色,排出稀薄的料粪,腺胃粘膜肿胀、变厚,腺胃、肌胃交界处糜烂、溃疡,肌胃萎缩。

  2、发病原因 

  饲料及饲料原料发霉、变质,是造成腺胃炎的重要原因;饲料营养不平衡,粗纤维含量高;不合格的鱼粉,长时间堆积的玉米、豆粕中,都含有部分生物胺,都可能会导致腺胃炎。眼型鸡痘、不明原因的眼炎、马立克氏病等,都可成能诱发本病。

  3、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经常打扫鸡舍,搞好环境卫生,并加强对鸡舍和环境的卫生消毒,以有效地减少鸡群感染疫病的机会。注重鸡舍内通风换气,适度饲养,改善养鸡的环境条件,减少和杜绝应激因素,增强鸡群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2)加强饲养管理。按鸡的不同生长阶段饲喂全价料,特别注意鸡饲料中粗蛋白质、维生素的供应。注重配制鸡饲料原料的品质,防范霉菌毒素的隐性危害,尽可能减少鸡腺胃炎的诱因。

  (3)对可能的诱发病原进行免疫预防。根据当地养鸡疫病流行特点,结合本场的实际,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并按鸡群生长的不同阶段,严格进行免疫接种。着重做好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痘、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接种,是防治鸡腺胃炎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4)药物防治。中药木香、苍术、厚朴、山楂、神曲、甘草等分别粉碎过筛后,与庆大霉素、雷尼替丁同时使用,有较好效果;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B+青霉素(或头孢类)+中药开胃健胃口服液(严重个别鸡投西咪替丁)+干扰素。

     
包涵体肝炎

  肉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肝脏出血,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主要特征。

  1、发病情况

  本病主要感染36周龄的肉鸡。近年来发病日龄有所提前,最早410日龄肉鸡可见发病。常伴发传染性法氏囊炎。本病以春夏两季发生较多,特别是立秋前后更多见。病愈鸡能获得终身免疫。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虽然发病率不高,大部分呈零星发病,但传播迅速,常突然出现死鸡,且死亡率很高。病鸡发热,精神萎靡,食少,嗜睡,冠髯苍白,有时出现黄疸,排白绿色稀粪。在饲料不断增长的阶段不会发现减料现象。

  病鸡有明显的肝炎和贫血症状,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从2%10%不等,有时可达30%40%。病变主要表现在肝脏,表现肿大、质地脆弱易碎。有些病例,肝脏呈淡褐色、黄褐色、土黄色,肥厚,稍肿大,表面有密集、不同程度的小出血点和出血斑;有时可见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坏死灶;严重的就好像煮熟的鸡蛋黄,质脆易碎;腺胃乳头出血;肾脏稍见肿大,色泽苍白,皮质出血,但不同于肾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花斑样肿;全身浆膜、皮下、肌肉等处也有出血点;血液稀薄;法氏囊常萎缩变小。

  3、防制措施

  腺病毒血清型众多,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免疫用于预防,防制本病须采取综合的防疫措施。

  发病期间,全程使用优质电解多维、葡萄糖、维生素C、鱼肝油、维生素K3,配以庆大霉素、头孢菌素交替应用,黄芪多糖和保肝护肾的中药联合使用,防止并发症。

  注意卫生管理,及时做好法氏囊病免疫。发生本病的鸡场,在饲料中加入优质多维,饮水中加入葡萄糖,以利保肝。

     
白冠病 

  鸡白冠病是鸡的一种季节流行性疾病,又叫住白细胞原虫病,多发生在夏末秋初。吸血昆虫库蠓和蚋则通过叮咬鸡只传播病原,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本病,育成后期和产蛋期鸡尤为显著,其引起产蛋率下降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

  本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在南方雨水多的地方6月份就开始有发生,在华北地区多在810月份发生。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有性生殖在库蠓或蚋的体内完成,生成有侵袭能力的孢子并分布到库蠓或蚋的唾液内,通过它们叮咬或吸血侵入鸡体,寄生于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内并开始无性生殖,引起鸡群发病。

  本病的潜伏期610,发现症状后12天可致死亡,36周龄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育成鸡和产蛋鸡发病后死亡率较低,但产蛋鸡群感染后产蛋率大幅度下降,严重者下降50%以上。

  2、临床症状 

  以鸡冠、肉垂颜色变淡、苍白、产蛋率下降、脚软及排绿色稀粪为主要症状。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机体消瘦无力,经常卧在地上,接着出现零星死亡,日死亡率1%2%,大多病鸡死前抽搐和痉挛,个别鸡死亡前后口流黏液或口鼻出血;鸡群中约有10%20%的鸡表现为鸡冠和肉垂苍白,有时见冠髯根部苍白,上部为黄色或白色。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产软壳蛋、薄皮蛋蛋壳上有红色颗粒。部分发病鸡可发现腹泻,排出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常有血便发生。有的死亡鸡口流鲜血或带血痰液。

  病鸡血液稀薄,颜色较淡,不易凝固;肌肉色泽苍白,胸腿肌肉、胰脏、肠系膜、肠管外表面,心、肝、脾脏表面及腹部皮下脂肪表面有许多粟粒大小的出血或灰白色小结节,界限明显;肝脏肿大,有时出现白色小结节,脾脏肿大24,有出血斑点,灰白色小结节,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的病死鸡的腹腔内有血凝块或黄色浑浊的腹水,气管内有血样黏液,肾脏肿大出血,心肌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结节。病鸡有的可见输卵管黏膜有红色出血丘疹。

  3、防控

  白冠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是关键,建议在流行季节,养鸡户可在鸡舍内外、纱窗上喷洒对鸡毒性较小的药,如溴氢菊酯或马拉硫磷等药物,用以杀灭蚊虫;清除鸡舍周围杂草,垫平臭污水沟,将粪场远离鸡场,以减少蚊虫孳生,切断传播途径。

  发病鸡群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或磺胺六甲氧饮水,连用45,2,再用45,或六天一疗程,12天加倍量使用,34天正常量使用,56天预防量使用。使用磺胺药的同时在饮水中加与磺胺药等量的小苏打或通肾药物,能够缓解磺胺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同时将维生素K3粉拌入饲料(5毫克/千克),连用10,能够缓解患病鸡只的出血症状。

  如果病鸡食欲减退或废绝,可用盐酸二喹啉,每支1毫升(含药0.25),每只鸡胸肌注射0.25毫升,每天一次,连用45天。

  消灭库蠓是控制本病的重要环节。在鸡舍内外用溴氰菊脂喷雾消毒,以杀灭库蠓、蚋等昆虫,连续1,并在鸡舍门窗上钉上纱网,以防库蠓进入。小鸡舍可以晚上点蚊香驱蚊。

                       (齐鲁牧业报

 

返回上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