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对于养禽业来说可谓一波三折,从速生鸡到禽流感,每一次冲击对养禽业来说都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也提醒我们要自省,尤其在饲养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对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更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了解它的前因后果,逐步完善自己的养殖技能。下面就当前的流行病以及后期流行趋势进行分析。
一、上半年鸡群主要流行疾病:
1、禽流行性感冒
今年流感的发病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引起较高的死亡率,只是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呼吸道症状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剖检主要是胰腺坏死,肾肿胀略显花斑,腺胃出血,肠道出血,法氏囊萎缩,内有粘液等症状。死亡率根据季发感染的情况而定,尤其是大肠杆菌以及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的情况下疾病会更加难以控制。大肠杆菌可以在病毒发生时进行药物预防,但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H7N9使人们谈鸡色变。虽然H7N9对我们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方面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也值得我们去思考流感病毒的变异问题。H7N9流感病毒主要表现为HA裂解位点上只有一个碱性氨基酸,表明对禽的致病性很低。M2蛋白的出现表明对金刚烷胺耐药。
2、新城疫
近几年新城疫的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严重,尤其是基因Ⅶ型的出现,让新城疫的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很多养殖户由于怕麻烦不做新城疫油苗的免疫,更有甚者新城疫首免进行饮水免疫,在二免时发现鸡群不正常而不再免疫,以至于没过多长时间就发生新城疫,造成极大的损失。剖检症状趋于典型化,进场可以看到淋巴滤泡溃疡的病例,发病前期用新城疫四系强行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更高的死亡率。个别鸡群在免疫后剖检出现较为明显的流感症状比如:胰腺出血坏死,肾脏肿胀出血花斑,大肠杆菌随即出现。
3、传染性支气管炎
今年春天又是肾传支的高发季节,虽然许多养殖场已经做了肾传支疫苗,但是仍然没有逃脱发病的噩运,用常规的治疗肾传支的药物,如清热解毒中药+肾肿解毒药+大肠杆菌药,效果不如前几年明显,而且治疗疗程增长。结合以上原因分析,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1)毒株不统一:当前肾传支疫苗主要是Ma5,w93,28/86 等毒株。与当前的流行毒株不符而且交叉保护率很低,当前流行毒株主要是LX4(QX)型,而导致免疫失败。
(2)以往治疗效果确切地药物和方法,现在效果不明显。主要考虑流感混合感染的可能,主要表现在肾脏肿胀花斑,饮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的同时,还表现胰腺出血坏死,脂肪出血,法氏囊内有少量粘液等流感症状的出现。提示我们在对症治疗的同时不要忽略流感的治疗,还要注意补充葡萄糖和VC的使用。VC按50mg/kg体重应用。相信会有不错的效果。
(3)在使用肾肿解毒药的时候,很多养殖户为节约成本,使用小苏打进行通肾,但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下溶解度反而降低不利于尿酸盐的排出,而且又没有抑制尿酸盐生成的成分,比如双氢可尿塞。
(4)环境因素:作为肾传支发病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一直没有引起养殖人员的足够重视,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对健康雏鸡进行接种,从生病的鸡身上提取的病毒进行接种试验,只有在环境温度不断变化的鸡群身上才会出现肾传支的典型症状。而环境温度恒定的鸡群并没有任何症状,表明温度的变化是肾传支发病的主要因素。
4、免疫抑制性疾病
(1)马立克,白血病,网状内皮,传染性贫血,法氏囊,支原体,大肠杆菌等。
(2)霉菌毒素。
(3)药物:磺胺药,氯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呋喃类。
(4)维生素缺乏。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检测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诊断为主,主要测定体内IL—10,TGF—13,高于正常值则确诊为免疫抑制。
二、下半年流行病学分析
天气转暖,病毒性疾病日益缓和,但胃肠道疾病的出现频率会逐步增加,以及由霉菌毒素引起的内脏损伤和免疫抑制会更加明显,腺肌胃炎的发病率逐步攀升,而且日益严重,因此脱霉成为下一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温度上升和霉菌的因素,再加上脱霉剂引起的饲料维生素氧化,进而在雏鸡身上出现引起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特别是刚出壳的雏鸡出现鸡内金出血,这种鸡群在首免之后就会出现腺胃炎死亡率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在雏鸡阶段就要进行增免、解毒、补充维生素等措施。
秋冬季节开始注重流感的防控,尤其是今年H7N9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变异株进行有侧重点的防控,在冬季会不会出现新的变异株,对家禽产生致病性,尤其是候鸟的迁徙而引起病毒的扩散和基因重组,事实证明H7型流感病毒有由弱变强的倾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对于近几年疾病越来越难治的情况,免疫抑制性因素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因素。增免,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加抗体水平,缩短发病时间。这个冬天值得我们关注,尤其是当前养殖业体系如此脆弱,从自身做起,提高我们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预测能力,从而防患于未然。
(隽奕得技术服务部:葛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