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前的准备。要平整鸭舍内土地,然后对鸭舍地面进行全面消毒。舍内铺上干土,上再铺不少于3厘米的干燥木屑或稻草、麦草等。舍内备好取暖用的设备、饮水器、料槽等。育雏前还要对整个鸭舍内外用杀菌剂彻底消毒1次。入雏前要预热,使鸭舍达到育雏需要的温度。
及时饮水。雏鸭在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以防出现虚脱或脱水现象。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而且饮水器数量要足够,分布要均匀,高度应同鸭背持平。饮水器数量不够或摆放位置不均匀时,弱雏和部分雏鸭难以饮到水,对生长不利。
合理饲喂。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次~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其中晚间应喂2次~3次,这时须实行全天光照,只在晚上熄灯0.5小时左右,让鸭能适应突然停电熄灯的应激。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一般不设人工光照。雏鸭饲料宜用新鲜、清洁、营养全面、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碎粒饲料,一般采用全价的配合小鸭料。
舍内温度控制。在饲养肉鸭期间,对温度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刚出壳2周龄内的雏鸭对温度有更严格的要求。育雏室的温度以雏鸭到处走动,精神活泼,饮食良好,羽毛平整光滑和均匀分布为宜。1周龄雏鸭对温度的要求为32℃,2周龄为29℃,3周龄为27℃,4周龄为25℃。
对湿度和环境的要求。肉鸭虽属水禽,但极怕潮湿,30日龄内雏鸭更怕潮湿。舍内湿度的控制是雏鸭是否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10日龄雏鸭对湿度的要求为60%~65%,11日龄~30日龄为65%~70%。雏鸭生长发育较快,新陈代谢非常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加之粪便中分解出的氨,使棚内空气受到污染,影响鸭的生长发育。在白天温度相对较高时,应及时打开排气孔,经常更换被污染的垫料。另外,还可将20%过氧乙酸溶液稀释成0.3%浓度,30毫升/立方米,每周2次。
控制密度。饲养密度应根据育雏舍构造、饲养设备、通风情况、管理水平以及当时的气候等条件来决定。如笼养和网养的密度应比地面平养的大,保温和通风等条件好的密度可大些,饲料营养水平特别是维生素类水平高时密度可大些。通常雏鸭群以400只~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1周龄1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龄14只左右,第3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保证光照。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有时故意熄灯0.5小时,以利于雏鸭适应突然停电的影响。若用红外线灯泡保温时,可不另加照明灯,这需要视光亮具体情况而定。3日龄后通常不再增加人工光照,只利用自然光照。
规范免疫。疫苗必须购自于具有《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合法部门,疫苗应按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温度在冰柜、冰箱内储存。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并按说明书规定的稀释液和倍数稀释,已打开瓶塞和稀释后的疫苗,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否则废弃。重大疫病的强制免疫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